發(fā)表論文:
1.科學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王渝生 《科技潮》2008年 第12期
2.“達爾文的斗犬”赫胥黎王渝生 《科技導報》2009年 第6期
3.科技創(chuàng)新和科學普及是科技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王渝生 《中國科技教育》2009年 第2期
4.達爾文誕辰200周年和《物種起源》出版150周年王渝生 《科技導報》2009年 第4期
5.警惕嬰兒“定制”王渝生 蘇婷(圖) 《科技新時代》2009年 第3期
6.如果手機真會導致癌癥王渝生 蘇婷(圖) 《科技新時代》2009年 第2期
7.美國新任能源部長朱棣文的“激光冷卻捕捉原子”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9年 第1期
8.找到火星生命未必是好事王渝生 蘇婷(圖) 《科技新時代》2009年 第1期
9.皮埃爾•居里夫婦發(fā)現放射性元素“釙”和“鐳”110周年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8年 第23期
10.“老頑童”與青少年科普的不解情緣王渝生 《中國科技教育》2008年 第11期
11.“老頑童”與青少年科普的不解情緣王渝生 《中國科技教育》2008年 第11期
12.科普人生最輝煌王渝生 《中國科技教育》2008年 第10期
13.北京奧運開幕式對中國“四大發(fā)明”的新演繹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8年 第18期
14.天圓地方:鳥巢與水立方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8年 第16期
15.“四大發(fā)明”活現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王渝生 《科學世界》2008年 第10期
16.譜寫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科技創(chuàng)新新篇章王渝生 《中國科技教育》2008年 第8期
17.抗震救災中的應急科普王渝生 蘇青 李萬剛 《中國科技教育》2008年 第7期
18.仿生科技助奧運“鯊魚皮”點綴“水立方”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8年 第15期
19.中國地震史料的現代價值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8年 第12期
20郭沫若與中國科技史——在第三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頒獎儀式上的發(fā)言王渝生 《郭沫若學刊》2008年 第2期
21.科技助寫歷史王渝生 《科學世界》2008年 第7期
22.李四光的地質力學與地震成因理論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8年 第11期
23.從大陸漂移說一板塊構造論看汶川大地震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8年 第10期
24.元素周期表在門捷列夫的夢境中顯現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8年 第9期
25.X射線誘發(fā)放射性的發(fā)現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8年 第8期
26.X射線與多位科學家擦肩而過,倫琴除外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8年 第7期
27.哈雷彗星的發(fā)現:頓悟,但并非偶然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8年 第6期
28.漫游電世界王渝生 《少年電世界》2003年 第1期
29.科技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王渝生 《科學與無神論》2008年 第2期
30.王渝生:繼續(xù)解放思想 破解發(fā)展難題《創(chuàng)新科技》2008年 第3期
31.瓦特•水壺•蒸汽機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8年 第5期
32.弗萊明:“偶然”發(fā)現青霉素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8年 第4期
33.科技創(chuàng)新與社會進步王渝生 《科技創(chuàng)新與品牌》2008年 第3期
34.“尤里卡!”——浮力定律的發(fā)現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8年 第2期
35.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親歷有感王渝生 《中國科技教育》2008年 第1期
36.吳文。簭脑⒗碛谒愕綑C器證明王渝生 《科技導報(北京)》2008年 第1期
37.神奇的量子世界探險之旅——評《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王渝生 《國家圖書館學刊》2008年 第1期
38.從《科普法》到《科學素質綱要》王渝生 《科學與無神論》2007年 第5期
39.努力提高重點人群的科學素質王渝生 《企業(yè)科協》2007年 第5期
40.努力提高重點人群的科學素質王渝生 《求是》2007年 第4期
41.努力提高重點人群的科學素質王渝生 《科協論壇》2007年 第3期
42.筆耕半個世紀 叩探算史千年——嚴敦杰先生的科學史研究和對中國珠算事業(yè)的貢獻王渝生 《珠算與珠心算》2006年 第3期
43.實施兩個《綱要》 發(fā)展科普事業(yè)王渝生 《科技館》2006年 第2期
44.王渝生:未來十五年科普任務有多重《科學新聞》2006年 第12期
45.崇尚科學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王渝生 《科學與無神論》2006年 第4期
46.關于加強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工作的提案徐善衍 王渝生 楊志海 《中國科技教育》2006年 第3期
47.未來人才需要文理交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技館館長王渝生暢談新形勢下的科技教育郝東方 《中國科技教育》2006年 第3期
48.探索科學 精彩游戲——評《游戲中的科學》王渝生 《國家圖書館學刊》2006年 第2期
49.貫徹實施兩個《綱要》大力發(fā)展科普事業(yè)王渝生 《科協論壇》2006年 第3期
50.科普:作用于人類心靈的科學——訪中國科技館館長王渝生《中國科技獎勵》2005年 第3期
51.建設創(chuàng)新文化 推進科學普及 為科技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王渝生 《安徽科技》2005年 第3期
52.建議將“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列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重大專項徐善衍 茅玉麟 劉巍 王景川 江澤慧 《中國科技產業(yè)》2005年 第3期
53.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中國科技館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王渝生 《科技館》2003年 第1期
54.中國科學技術館王渝生 《中國博物館》2005年 第1期
55.科普工作要有新思路新舉措王渝生 《中國青年科技》2005年 第3期
56.以高度的使命感譜寫科普教育新篇章王渝生 《企業(yè)科協》2003年 第5期
57.認真實施科普法繼往開來奔小康王渝生 《求是》2003年 第6期
58.與時俱進 開拓創(chuàng)新的中國科學技術館王渝生 《經濟世界》2003年 第2期
59.從世界一流科技人才看教育觀念的更新王渝生 朱幼文 《中國科技教育》2002年 第1期
60.堅決與“法輪功”等邪教組織進行斗爭王渝生 《科協論壇》2001年 第7期
61.堅持無神論 反對偽科學王渝生 《求是》2004年 第1期
62.創(chuàng)新文化與科學普及——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戰(zhàn)略研究課題王渝生 《民主與科學》2004年 第6期
63.古代中國科技的發(fā)展王渝生 歐建成 《科技潮》2004年 第B08期
64.重視醫(yī)學論文統(tǒng)計表的規(guī)范化王渝生 周厚永 張桂禎 江澤琴 《西南軍醫(yī)》2004年 第5期
65.中國科學技術館王渝生 《中國政協》2004年 第9期
66.科普事業(yè)的新發(fā)展新機遇——“科普”進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戰(zhàn)略研究專題和綱要編制內容王渝生 《科協論壇》2004年 第10期
67.成都軍區(qū)中心醫(yī)院1998~2003年發(fā)表論文的調查鄭礫 李剛 王渝生 郭世遠 《西南軍醫(yī)》2004年 第4期
68.科普•創(chuàng)新•弘揚科學精神——訪中國科技館館長王渝生賈海紅 《人民教育》2004年 第11期
69.亟待加強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和科學普及工作王渝生 《中國青年科技》2004年 第3期
70.為奔向小康插上科技的翅膀王渝生 《中國政協》2004年 第B03期
71.科技普及任重道遠王渝生 《科學中國人》2004年 第3期
73.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在紀念中國科技館開館1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王渝生 《科技館》2003年 第4期
74.以高度的使命感譜寫科普教育新篇章王渝生 《科學新聞》2003年 第5期
75.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回顧與展望王渝生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 第4期
76.與時俱進的中國科技館王渝生 《中國政協》2003年 第10期
77.重視醫(yī)學論文中醫(yī)學術語的規(guī)范化王渝生 周厚永 張韶詠 劉杰 郭穎 《成都軍區(qū)醫(yī)院學報》2003年 第5期
78.與時俱進努力譜寫科普教育新篇章王渝生 《首都信息化》2003年 第4期
79.貫徹《科普法》建好科技館王渝生 《科協論壇》2003年 第7期
80.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中國科技館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王渝生 《科技館》2003年 第1期
81.傳統(tǒng)8數學的機械化特征與21世紀數學的發(fā)展王渝生 《科學中國人》2001年 第7期
82.20世紀最耀眼的12組科技成果王渝生 《中外企業(yè)文化:中外企業(yè)論壇》2001年 第4期
83.殘首斷腰背向而立的湯若望墓碑王渝生 《民主與科學》2000年 第2期
84."科學與藝術:一枚硬幣的兩面":記李政道王渝生 《科技文萃》2000年 第6期
85."科學與藝術:一枚硬幣的兩面":記李政道王渝生 《科技文萃》2000年 第6期
86."最重要的是創(chuàng)造精神":記著名物理學家朱棣文王渝生 《科技文萃》2000年 第9期
87.普及科技知識,建設高水平的社會教育基地王渝生 《中國博物館通訊》2000年 第11期
88.20世紀最耀眼的12組科技成果王渝生 《科技文萃》2000年 第2期
89.醫(yī)院圖書館做好基礎服務工作的幾點思考王渝生 郭穎 徐倩俠 《成都軍區(qū)醫(yī)院學報》1999年 第2期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
媒體報道1:
王渝生:崇尚科學 反對邪教
時間:2007-6-19 20:17:55 來源:北方新聞網
王渝生正在演講
6月19日早晨,連續(xù)3天的中雨轉成了濛濛細雨,“包頭市反邪教教育集中宣傳活動”在阿爾丁廣場正式啟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反邪教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渝生在啟動儀式上做了題為“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的報告,他輕松詼諧的演講吸引了近千名觀眾。
與內蒙古有不解之緣
王渝生今年64歲,他說自己與內蒙古非常有緣分。1978年,王渝生報名參加了恢復高考后第一次研究生考試。在填報志愿時,他的第一志愿填的是四川大學,第二志愿是云南大學,第三志愿就是內蒙古大學。后來受到妻子鼓勵,他將第一志愿改成了中科院,但是第三志愿——內蒙古大學卻沒有改。
王渝生說,他來包頭還費了一番周折,說明和包頭很有緣份。平時他出行都是提前半小時到機場,可是6月18日他提前兩小時就趕到了機場?墒且驗橛甏箫w機停飛,王渝生又從北京東北角的飛機場趕到了西南角的火車站,連晚飯都沒有顧上吃,就匆匆坐上火車于19日一大早趕到了包頭!敖裉靵淼桨^,看到干凈整潔的街道,以及在在濛濛細雨中打太極拳的近千名老人,我的感覺非常好,印象非常深刻。”王渝生說,“我們在北京時,一提起包頭,大家都豎大拇指,一個200多萬人口的城市,竟有1000個億的GDP,真是了不起!
科學有6個特點
王渝生對科學有獨到的認識與見解。他認為,首先,科學就是知識,知識就是力量。其次,科學即科學體系。第三,科學還是人類對自然、對社會、對思維的認識活動。王渝生指出,在科學這個概念里,要特別強調科學是對思維的認識活動。他認為,哲學與數學是貫穿在科學研究始終的具有工具性作用的學科。第四,科學是社會建制。第五,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六,如果科學是第一生產力,那么科學思想就是第一精神力量。講到這一觀點時,王渝生特別激動地指出,中世紀,我們中華民族共和國創(chuàng)造了足以讓世界為之側目的科學文化財富,作為中國人我們永遠應當為之自豪!
崇尚科學 反對邪教
王渝生演講的主題是“崇尚科學,反對邪教”。提到邪教,就不得不講邪教與宗教的區(qū)別。
王渝生說:“在境外考察時,經?吹揭恍└阈敖袒顒拥娜四樕蠜]有對幸福生活的憧憬與向往,完全被一種邪魔的思想所控制,其中不乏上竄下跳者,都是別有用心的壞分子。有一次在瑞士日內瓦街頭的電線桿下,他親眼看到,幾名邪教頭頭在分錢。所見所聞表明:邪教分子確實裹挾了一批受蒙敝的勞動群眾,在境內外無惡不作!
普及科學是公益事業(yè)
王渝生認為,科學普及及科技創(chuàng)新對科技工作的重要性不亞于“人之雙腿,鳥之雙翼”,更是體現科技進步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他將更大的希望寄托在娃娃身上,讓中小學生在課堂內外都能接觸到科學。王渝生呼吁,科普工作一定要堅持社會公益性的方向,國家急需加強對科普工作的高層次領導和管理,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科學運行機制。
用兩句話自勉
12時,王渝生的演講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王渝生充滿激情地說:“謝謝大家的熱情。大家從上午9點半到12點一共坐了兩個半小時,而且極少有人走動,非常感謝。我最后還要講兩句話。第一句,反邪教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yè),它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穩(wěn)定,人們的生活更加安寧,使我們的祖國蒸蒸日上,我為自己從事著這一項偉大而光榮的事業(yè)感到幸福!第二句話,我是將反邪教作為一門學問,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來研究的。希望大家提高科學素質,用健身氣功代替邪教氣功,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不斷學習,做一個全面發(fā)展的新人!”全場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文/本報記者 萬 菲 攝影/實習記者 李 強
媒體報道2:
科協副主席王渝生解開中國人的諾貝爾情結
CCTV.com 2007年12月17日 09:55 來源:CCTV.com
專題:2007諾貝爾科學之夜
CCTV.com消息(本網記者戴昕北京報道):諾貝爾獎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中國科學家什么時候才能獲得諾貝爾獎?最有可能在哪個科研領域獲獎?這些問題讓不少國人牽腸掛肚。諾貝爾獎真的能代表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嗎?真正值得我們傳揚的科學精神又是怎樣的呢?帶著這一系列問題,我們在《諾貝爾科學之夜》節(jié)目的拍攝現場,采訪了北京市科協副主席王渝生教授。
王渝生教授
中國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可能性比較大,獲獎還要再等一二十年
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分為物理學獎、化學獎和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我個人認為我們國家是在生理學或醫(yī)學這個領域獲獎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我們國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已經加入了同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五國共同組成的六國基因組計劃,繪制了第一個黃種人的基因圖譜,處于國際同類研究的前列。所以我覺得在生理學或醫(yī)學領域,我們國家會比較領先。物理學和化學是傳統(tǒng)的物質科學領域,中國起步比較晚。但是中國古代由于發(fā)展醫(yī)學、農學和藥學,所以在生物學領域,第一是比較有傳統(tǒng)基礎,第二是比較有現代前沿研究。所以我估計中國在這方面得獎的可能性比較大。
至于獲獎的時間,現在和50年前不一樣了。1956年,李政道和楊振寧因為發(fā)現了宇稱不守恒定律,第二年(1957年)就獲獎了。但是現在很多獲獎的項目都要等到10年、20年、甚至30年以后才能拿獎。今年的6位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獲獎者的平均年齡是71歲,最大的是82歲,最年輕的也有66歲。所以,我估計中國科學家獲獎,還要等到一二十年以后。
由于諾貝爾獎評選的一些技術問題,我國科學家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
1965年我國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是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讓我們提供獲獎者的名單,我們一下提供了幾十個人,經過我們審查又審查,最后提供了四個人。但是諾貝爾獎每個獎項最多只授予3個人。這種技術上的問題使我們沒有獲取。但這個技術上的問題與政府的態(tài)度有關,我們認為這是集體的成果,而不強調個人。但是諾貝爾獎的規(guī)定就是,它不是項目獎,而是個人獎。一般一兩個人,最多三個人獲獎。再比如,1957年,楊振寧、李政道獲獎的時候,本來還有個女科學家吳健雄也可以獲獎的。但是吳健雄是用實驗來驗證了楊振寧、李政道的理論成果,和她一起搞實驗的也有兩三個人,這樣加起來就超過了3個人,所以就把吳健雄排除了。
王渝生教授(中)作為《諾貝爾科學之夜》的特邀嘉賓,出席節(jié)目現場。
獲得諾貝爾獎和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科技實力有一定關系,但并不全面
獲得諾貝爾獎和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科技實力肯定有關系,但也不是全有關系,因為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只有物理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并沒有天文、地理、數學獎。另外,我們認為諾貝爾獎是比較公正的,但是他們關注的主要還是西方的科研項目,對于亞洲的、非洲的、南美洲的的科學研究的關注還不是太夠。我們還是肯定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權威性,雖然它也有缺陷,也有發(fā)錯的時候。比如說1915年,諾貝爾生理學獎發(fā)給了一個丹麥人,他提出的理論是:寄生蟲引發(fā)癌癥。后來很快發(fā)現不是寄生蟲,而是病毒引發(fā)癌癥。另外還有一些很偉大的理論,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論、相對論,也沒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所以諾貝爾獎也有一些疏漏。但總的說來,它還是具有權威性的。所以我覺得我們國家不要把諾貝爾獎看得太重。而是應該發(fā)展我們的科技實力,為人民謀幸福,這比拿諾貝爾獎更有意義。當然我們也希望中國能有更多的科學家拿諾貝爾獎。在這里我要說一句,我們國家把諾貝爾獲獎者當成了民族英雄,當然這無可厚非。但是在國外,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是大學的一個普通教授,就是研究所的一個普通的研究人員,他們拿了諾貝爾獎以后,并沒有改變他們從事科學研究的境遇。他們依然在大學里騎著自行車上班,依然在研究所默默無聞地工作。沒有像我們國家這樣,把諾貝爾獎獲得者當成一個英雄。
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是聯系在一起的,科學創(chuàng)新的源泉在人文
我覺得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因為科學是人們對自然界和社會規(guī)律的認識?茖W家研究科學的目的,除了有強烈的好奇心以外,還要有責任心,還要用他們的科學研究為人類福祉服務。這中間就有一個人文精神。我認為科學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的源泉在人文?茖W家只有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有責任心,他才能夠持之以恒,甘愿坐冷板凳,數十年如一日地進行科學研究,讓科學研究造福于人類。所以我想正如著名的科學家、諾貝爾獲獎者李政道說的,他引用的杜甫的一首詩,他說: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李政道解釋說,我去研究物理的規(guī)律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不要想到的諾貝爾獎,不要想到會有什么個人的利益。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著名的科學家、有成就的科學家、諾貝爾獲獎者對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一個很好的理解。所以我想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是聯系在一起的,而且我認為科技創(chuàng)新的源泉在人文。除了我們有一些科學實驗、科學手段以外,更主要的是要有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求真務實、科學創(chuàng)新、團隊精神、敢于冒險、敢于突破,這些都是人文精神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