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網(wǎng) > 文章中心 > 創(chuàng)新人物百科 > 基礎(chǔ)科學 > 文章正文
      專家信息 科學研究 論文專著 榮譽獎勵 媒體報道

      專家信息:


      王惠瓊,女,美國耶魯大學應(yīng)用物理系博士,美國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應(yīng)用物理學院博士后,現(xiàn)任廈門大學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物理系副教授。

      教育及工作經(jīng)歷:

      1999年廈門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yè)。

      2001年獲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碩士學位。

      2007年在美國耶魯大學應(yīng)用物理系獲得博士學位。

      2007年至2009年分別在美國耶魯大學應(yīng)用物理系和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應(yīng)用物理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9年回國,受聘廈門大學物理系。

      社會任職:

      1. Physical Review B等國際刊物的審稿人。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

      “大學物理B”。

      培養(yǎng)研究生情況:

      資料更新中……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實驗材料物理方面、特別是功能低維氧化物材料的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鈦酸鍶熱電晶體中的電子和聲子行為研究”,主持人,2010.01—2010.12。

      2. 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2010.01—2012.12。

      3. 六方氧化鋅與立方襯底的界面集成問題研究。

      科研成果:

      資料更新中……

      論文專著:


      在 Advanced Material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以及 Physical Review B 等國際SCI學術(shù)刊物上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

      出版專著:

      資料更新中……

      發(fā)表論文:

      1. W. Gao, C.M. Wang, H.Q. Wang, V.E. Henrich and E.I. Altman, Growth and surface structure of vanadium oxide on anatase (001), Surface Science 559, 201 (2004).

      2. Hui-Qiong Wang , Weiwei Gao, Eric I. Altman and Victor E. Henrich, Studies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t the Fe3O4-NiO interface,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 A: Vacuum, Surfaces, and Films 22, 1675 (2004).

      3. Hui-Qiong Wang , Eric I. Altman and Victor E. Henrich, Steps on Fe3O4 (100): STM measurement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Physical Review B 73, 235418 (2006).

      4. Y. Bason, L. Klein, H.Q. Wang, J. Hofman, X. Hong, V.E. Henrich and C.H. Ahn, Planar Hall effect in epitaxial thin films of magnetit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01, 09J507 (2007).

      5. Hui-Qiong Wang , Eric I. Altman and Victor E. Henrich, Measurement of electronic structure at nanoscale solid–solid interfaces by surface-sensitive electron spectroscopy,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2, 012118 (2008).

      6. Hui-Qiong Wang , Eric I. Altman and Victor E. Henrich, Interfacial properties between CoO (100) and Fe3O4 (100), Physical Review B 77, 085313 (2008)

      7. C.A.F. Vaz, H. Q. Wang, C.H. Ahn, V.E. Henrich, M.Z. Baykara, T.Schwendemann, N. Pilet, B.J. Albers, U.D. Schwarz, L.H. Zhang, and Y. Zhu, J. Wang, E.I. Altman, Interface and electron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in epitaxial Co3O4 films., Surface Science, 603, 291 (2009).

      8. C. Adamo, X. Ke, H.Q. Wang, H.L. Xin, T. Heeg, M.E. Hawley, W. Zander, J. Schubert, P. Schiffer, D.A. Muller, L. Maritato, and D.G. Schlom, Effect of biaxial strain on the electr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001) La0.7Sr0.3MnO3 thin film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5, 112504 (2009).

      9. Hui-Qiong Wang, Eric Altman, Christine Broadbridge, Yimei Zhu and Victor Henrich, Determination of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oxide-oxide interfaces by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News. adma.200903759. (In press 2010)

      資料更新中……

      榮譽獎勵:


      1. 2006年獲維也納召開的TEM+DFT (電鏡+密度泛涵理論)研討會的基金獎。

      2. 2008年獲耶魯大學HARDING BLISS PRIZE(博士畢業(yè)生優(yōu)秀研究獎)。

      3. 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資料更新中……

      媒體報道:


      鉆研過渡金屬探微材料科學

      ——記廈門大學物理系副教授王惠瓊

      “過渡金屬中那些不太穩(wěn)定的電子猶如一群奇妙的小精靈,在每個鍵上叮叮咚咚地彈奏著不同的音響,使這類元素具有豐富的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睆B門大學物理系王惠瓊副教授這樣形容自己的研究!耙虼怂鼈兒苋菀仔纬膳浜衔,被廣泛應(yīng)用于化學催化領(lǐng)域及多種新型電子器件的制備。這些應(yīng)用跟過渡金屬氧化物本身的表面結(jié)構(gòu)和相互之間的、界面結(jié)構(gòu)和d區(qū)電子的性質(zhì)緊密關(guān)聯(lián)。所以,這些氧化物復(fù)雜的晶體結(jié)構(gòu)需要進行深入地研究!

      求學:十載磨礪,碩果累累

      1999年,王惠瓊本科畢業(yè)于廈門大學物理系,隨后10年間,她先后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碩士學位、美國耶魯大學碩士及博士學位,并于耶魯大學和康奈爾大學進行了為期2年的博士后研究。

      此外,王惠瓊還曾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斯坦福大學學習、到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進行合作研究。

      10年里,她一直致力于過渡金屬氧化物表面和界面的物理問題研究,并且取得了多項重要研究成果。

      博士期間,王惠瓊通過隧道掃描電子顯微鏡實驗發(fā)現(xiàn)了具有復(fù)雜尖晶石結(jié)構(gòu)的Fe3O4表面上階梯結(jié)構(gòu)的形成規(guī)律,并一掃傳統(tǒng)算法的繁復(fù),采用比較簡單的半經(jīng)驗式的計算方法很好地闡述了形成原理,為研究復(fù)雜氧化物的表面臺階結(jié)構(gòu)打開了一個窗口。

      這項研究的相關(guān)論文于2006年在Physical Review B上發(fā)表,同時被選錄于Virtual Journal of Nanoscale Science & Technology。

      針對薄膜生長問題,王惠瓊覺得,這個過程猶如烹飪著一道菜肴:要注意調(diào)節(jié)火候(生長溫度)、控制菜料比例(各種源材料的蒸發(fā)速率)和添鹽加醋(氧氣偏壓)。對于生長Fe3O4等氧化物來說,氧氣偏壓的控制尤為重要,氧太少會形成FeO,氧太多又成Fe2O3。

      采用分子束外延法和激光分子束外延法,經(jīng)過多次反復(fù)實驗,她終于成功培養(yǎng)出Fe3O4、NiO、EuTiO3等“咸淡皆宜”的氧化物薄膜。相關(guān)論文于2008年在Physical Review B上發(fā)表;同年2月,被選錄為該雜志的kaleidoscope圖片主題論文。

      而王惠瓊利用耶魯大學一套集薄膜生長和光電子能譜探測于一體的超高真空系統(tǒng),設(shè)計的一套方案,將傳統(tǒng)的表面分析技術(shù)應(yīng)用于隱埋界面的電子結(jié)構(gòu)的研究之中。

      這項研究的相關(guān)論文于2008 年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發(fā)表并被選錄于Virtual Journal of Nanoscale Science & Technology。該項工作也于2010年作為Research News在Advanced Materials雜志上發(fā)表。

      海歸:學以致用,繼往開來

      2009年,王惠瓊重返母校廈門大學任職,主要開展兩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是研究以氧化鋅為代表的半導(dǎo)體和以鈦酸鍶為代表的鈣鈦礦氧化物之間的界面物理性質(zhì)。

      第二方面,是著重于研究過渡金屬氧化物作為熱電材料在新能源領(lǐng)域中的應(yīng)用,以無毒的、具有較高熱電轉(zhuǎn)換效率的鈣鈦礦型氧化物(如ABO3、AA'3B4O12等構(gòu)型)為研究對象,探索優(yōu)化其熱電優(yōu)值的可能性途徑,有望進一步豐富過渡金屬氧化物的熱電輸運理論,為提高過渡金屬氧化物的熱電優(yōu)值提供設(shè)計方法和科學指導(dǎo)。

      早在耶魯大學留學時,王惠瓊就曾因為科研工作方面的出色表現(xiàn),在2008年的博士畢業(yè)典禮上被同時授予Harding Bliss Prize (博士畢業(yè)生優(yōu)秀研究獎)。

      2009年,王惠瓊的科研工作得到了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等基金的支持。一系列榮譽,飽含了王惠瓊的努力和汗水。

      王惠瓊特別喜歡中國科學院院士謝家麟先生的書《沒有終點的旅程》。她表示,要向老一輩“海歸”學者學習,憑著堅韌和執(zhí)著的精神,在祖國的土地上走出獨特的學術(shù)旅程。她也愿意為提升新一代女性的科研熱情、改善其科研氛圍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章來源:《科學時報》2011-3-8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
    3.  
      名稱:科技創(chuàng)新網(wǎng)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
      中文字幕日本视频精品一区,99re66热这里精品7,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亚洲无码潮吹精品视频 96热在这里只有免费精品